校内拍摄新闻的工作就是他的生活,办公室就是占据他百分之七十闲暇时光的地方。在他眼里,这样的日子再平凡不过。
不过,生活中,再暖也暖不过平凡罢。
他是大理本港台同步搅珠直播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大学生通讯社的副社长,袁干磊。
它的存在让人心安
袁干磊称得上是大通社的元老级人物,在大通社的三年,他磨掉了大一时的呆板,一起走过了大通社建立时的心酸。如今的他,是分管大通社影像中心的副社长,是大通社成员的亲人。
袁干磊说,三年,最迷惑的问题是,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大通社是孩子还是妈。看着它从稚嫩逐渐变得茁壮,为它操心劳累;可它却给了宽阔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让他感到了家的温暖。一路走来,有太多取舍,却从未动过离开的心思,因为喜欢,因为心在这里。
他总会在各种会议上抛出一个问题,即大通社对个人的意义和个人在大通社的存在价值。他认为,认清自己的位置,是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认清了才能踏实,才能进步。定位,是袁干磊出发的先导。
袁干磊坦言,工作中的自己很严,对于新闻专业的他而言,他懂新闻真实的重要性,一旦在新闻事件上犯下错误,就很难弥补。他一直坚持着“做了就不能将就,要不就不做”的原则走到今天。在他的词典里没有凑合这个词。
生活中的他似乎总是有别于工作的,他的嬉笑言谈、行动举止都展现了他别样的人格魅力。并没有人能将工作和生活完全的区分开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交合,才让袁干磊有着坚实的态度和风趣的性格。袁干磊把大通社当作家,也把大通社的工作当成生活,一心一意,踏实安心。
迈出第一步才有未来
初入大学的袁干磊,满身稚气,那时的他还只是党委宣传部办公室的学生助理,每天做着打印、复印文件的简单工作。直到帮着老师一起筹备大学生通讯社时,他的眼里才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从一开始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的他到如今能够独立制作校园电视栏目,其中有太多说不完的磨难。可一切的超越在他的话语中概括来只有一句话“勇敢迈出第一步,多说,多想”。
四季幻变,新闻拍摄的过程中他从未有过一次推脱,在旁人眼里他是华丽的记录者,可光辉照耀的拍摄背后,有着难熬的后期制作。为了能按时按质完成新闻视频,常熬夜到三、四点,深夜时分冷饿交加、疲倦不堪,其中辛酸只有自己能体会。
虽然艰难,他却有着作为新闻人特有的成就感。他说,每次剪完一部片子,都会十分欣喜,就像看着孩子出生,平凡而幸福。他拥有属于自己的镜头语音表达方式,在校园网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栏目——《“玩”转大院》,拍摄校内活动、记录校园生活。
袁干磊在《“玩”转大院》的栏目上也碰过壁,这档有别于深情访谈的校园生活栏目在他的摸索寻求中正渐渐完善。当大家都在质疑他和栏目时,他满目自信。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够热爱。
大学生通讯社的工作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每年的迎新、军训、毕业季都是大通社最繁忙的日子。袁干磊回忆军训拍摄时脸上浮现的表情是极其复杂的,他在多次的磨练中寻找自己镜头的语言,他脑海中的片段在一次次被实现,深夜里剪辑出的精彩总成为支撑他坚持下去的理由。
撑起来,走下去
大通社一直秉承着不养闲人的传统,身为副社长的他同样也践行着这个传统。
袁干磊说,他会带着学弟学妹们把大学生通讯社撑起来,踏实走下去。他一直认为人的潜能都是逼出来的,多强迫一下自己,事情就能做得更好,甚至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大通社三年,有太多温暖,它的存在让人心安。在这里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和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奋斗。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平凡的温暖。
喜欢做的事是越做越想做。大多数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执念和坚守,而对于袁干磊来说,他的坚守则是新闻理想。平凡世界,冷暖自知。
再暖也暖不过平凡。